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社会实践作为学校实践育人和大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各学院结合学科专业打造具有安财特色的社会实践“一院一品”,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024年,我校成功立项省级以上团队74支,其中国家级重点团队3支、国家级专项团队23支、国家级志愿者服务宣讲团队9支,省级专项团队39支。今年暑期,学校累计发布校内专项社会实践项目12个,组建社会实践团队1226支,团队数量和参与人次再创学校历史新高。学校还牵头承办了安徽省首个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安徽新闻联播、《安徽日报》等多家媒体均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坚持思政铸魂、提质增效,强化社会实践“引领力”
2024年,学校将“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作为社会实践的主题,继续引导安财学子利用暑期上好一堂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暑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通过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用实际行动书写“强国有我,青春有为”的奋斗新篇章。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社会实践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共同发起的校级专项社会实践项目。自2017年启动以来,该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在过去的三年里,该项目共成立了3195支实践团队,这些团队在思政课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屡获佳绩,并因此受到了人民网、凤凰网、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平台的多次报道。今年暑期,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新时代·新青年”理论宣讲团深入五河县临北回族村以“石榴籽民族团结”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宣讲调研活动,团队成员们向当地村民详细阐述了“回汉民族一家亲”的丰富内涵,由家到国,由小见大,由身边榜样到团结共创,生动展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重要理念。这也是该团队连续第十年深入村镇社区开展调研宣讲活动。金融学院组建了“萤火青年”井冈山宣讲团和“追风少年”西柏坡宣讲团,两支宣讲团分别成功入选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和全国大学生西柏坡精神志愿宣讲团,目前两支宣讲团已经开展十余场志愿宣讲活动。
坚持学科交融、学以致用,激发实践育人“源动力”
学校积极发挥财经类高校的专业优势,引导在校学生更好地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突出社会实践的社会效益和育人作用,使社会实践活动达到学以致用、务求实效的目的。2018年以来,学校连续7年在校内开展社会实践选题征集活动,引导教师把自身科研项目融入社会实践选题,通过和学生一起深入社会实践、实地调查,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实现了社会实践与促进科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今年暑期,学校确立了“乡村振兴 ‘千村’调查”“乡村振兴与合作经济发展”“智慧农业调查”等12个专项实践主题,引导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深度对接融合。经济学院组织了近60名优秀学生,分别前往上海链家、九江银行等企业开展为期数周的实习实践活动;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组织学生赴浙江义乌部分企业、义乌国际商贸城参观调研,强化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提升学生在真实职场环境中的就业实践能力;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的春泥·筑梦实践队和绿野仙踪社会实践团队,以“数字时代下的中国式乡村现代化”为主题,分别走访了安徽省蚌埠市李楼乡和梅桥乡,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交流等方式展开调研,收获有效问卷200余份;会计学院“财子企航队”社会实践团队分组前往安徽省合肥市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及山东省青岛市青岛木乐森装卸服务有限公司,从需求方到供应方,链条式探索,聚焦考察并研究新质生产力对财务会计信息化转型的推动作用;艺术学院组织30余名师生志愿者分别赴蚌埠市龙子湖区曹山街道马村社区、怀远县魏庄镇胡巷村开展乡村振兴墙绘艺术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是艺术学院连续第八年深入村镇社区开展墙绘艺术创作。
坚持扎根基层、服务乡村,彰显安财青年“硬实力”
读懂时代、读懂中国,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鼓励学生勇当时代先锋,用实际行动响应乡村全面振兴的号召。今年暑期,由我校牵头承办的“传承小岗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129所高校的积极参与。我校经济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法学院的四支团队成功入选此次全国专项,他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大学生一起,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体验情景教学、与大包干带头人面对面交流等一系列实践调研活动,感悟小岗精神“改革创新 敢为人先”的丰富内涵。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无畏向前冲小分队”前往安庆市岳西县菖蒲镇毛畈村,在袁家渡农业公园调研农业发展模式,团队成员们充分利用所学,为农产品的销售拓宽渠道,开启了一场助农直播带货,经过数小时直播,成交订单达22笔,累计获得近4万点赞。文学院“谷德茂林”和“怀梦远航”实践团队分别赴泾县溪里凤村、“石榴之乡”怀远县等地开展实践调研,为促进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推广、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献智献策,深入探寻特色农产品与乡村振兴之路。金融学院组织社会实践团队赴怀远县任桥镇杨罗村,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产品销售、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详细调研。工商管理学院、法学院以“守护童年·牵手共成长”为主题,组织学生团队分赴怀远县福利院、颍上县开展暑期支教活动。学校团委连续第八年组建“守护小候鸟”留守儿童支教志愿服务团队,赴怀远县砖桥村开展义务支教活动,通过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护、素质拓展等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温暖留守儿童们的成长之路。
坚持科学统筹、压实责任,强化服务保障“内驱力”
学校早在2015年就制定下发了《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和《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学分认证暂行办法》,规范了社会实践的项目申报、审核立项以及成果验收的全过程,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这些制度文件中除了明确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学分要求外,对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经费保障以及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工作量都予以明确,有效激发了学校师生全员参与社会实践工作的热情。2016年和2021年,学校又先后两次修订《安徽财经大学课外教学学分管理办法》和《安徽财经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等文件,逐步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作为在校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同时学校从培训体系建设、管理平台建设、工作流程设计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制度,力求做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不断增强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近年来,学校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纳入二级学院共青团工作考核重点,逐步完善社会实践成果交流分享机制,通过加强考核评价的精细化建设,强化各学院之间的优势互补等方式,不断提升社会实践的育人实效。
学校将以持续提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育人功能为重点,引导青年大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基层,躬身实践,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国情、民情,鼓励青年学生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引导团员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撰稿:校团委 李琼;审核:校团委 杜斌)